网站地图 | 热门标签 | RSS订阅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游客投稿 | 网友留言
用户名: 密码:

小地摊也能做出大生意

时间:2009-07-22 23:29来源:www.tjxumu.cn 作者:学者 点击:

  “地摊是创业的前奏。”

  “地摊与商铺的区别只在于我们不用交租金。”

  “摆地摊不会没面子,同样的,我们也叫老板。”

  在“重庆地摊联盟”的网站上,这样的标语是地摊族的心声。

  都市迷离的夜色里,行人归家的路途中,越来越多的地摊,重新出现在城市最生动的画面上。

  这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地摊,一个衣架,一块垫布,便成了生意上演的舞台。

  这又是我们完全陌生的地摊,廉价不再是惟一的表情,从服装到饰品,从光碟到玩偶,每个最流行的时尚元素,都以最快的速度在这里出现。

  在上世纪80年代,地摊曾被认为是“没面子”的生意——甚至称不上生意,只是就业无门者被迫的谋生手段。而现在的地摊族,则心怀自豪与坦然,他们用地摊推广产品,积累资金,用地摊的形式完成创业最初的起步过程。当地摊重新归来,改变的,不只是产品与特色,更是对于创业、对于生意的观念。

  从追逐奥运火炬跑遍全国的“最牛小贩”,到我们身边每一个最普通的地摊老板,从追求个性的创意市集,到日渐兴起的地摊联盟,地摊从不是低人一等的生意,但同时也不是少数人的时尚体验,它只是一种最平实、最易行的草根化创业实践。地摊归来,回归的不仅是一种经营的方式,更是一种放下架子、告别空想、踏实前行的创业精神。

  地摊变形记

  2008年6月,一个上海夏天寻常的晴朗日子。

  上午十一点,江苏昆山的手工饰品厂老板王俊,比平时提前了半个小时。来到上海城隍庙福佑商厦小商品市场。在那里,他有一个批发摊位,销售自己厂里加工的手工饰品。

  半个小时后,上海陆家嘴的一幢写字楼中,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员工作的章妍踩着高跟鞋,步履如飞走下电梯,转眼消失在匆忙的人流中。

  走出写字楼,章妍便拥有了白领之外的另一种身份——一个经营饰品的地摊老板。

  而走上互联网,王俊也拥有另一种身份——一个地摊群的群主。

  中午十二点十分,当章妍转了两次车来到王俊的摊位前时,王俊已经按照她提前发来的清单,将商品分类打包。总价1500元的饰品,是包括章妍在内的6个地摊老板共同进货。

  变迁的记忆

  章妍的家乡在河北的一个地级城市。作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,地摊曾经是章妍成长路上挥之不去的记忆。童年的印象中,走街串巷的小贩,在路边铺一块看不出颜色的旧床单,贩卖着廉价的服装、文具和日用品。那时,章妍从没有将地摊和自己联系在一起。

  2006年,章妍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,几经周折,终于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文员的工作。地摊就是在这个时候,重新回到章妍的视线。

  从2007年初,每天下班的路上,章妍都会在地铁站的通道里发现一些地摊。让她觉得意外的是,这些地摊,不知不觉中颠覆着童年关于地摊的记忆。地摊上的商品,价格依然低廉,质量和款式却开始紧跟时尚潮流。那些时尚杂志上最新流行的时装,那些独具个性与风情的饰品,那些在图书音像城里找不到的光碟,居然都出现在街头的地摊上。而这样的地摊前,停留最多的也是像自己一样的时尚年轻人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